本篇文章1756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李南华)就业是收入的保证。2019年,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稳定就业”列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相继公布了新的就业目标和失业率控制数字,并提出了以重点人群为重点、以“人才计划”为重点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稳定就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作报告公布了2019年新的就业目标和失业率控制
记者了解到,2019年,江苏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定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最高,达到120万人;广东省、河南省和山东省紧随其后,有110万人口;再次是四川省和河北省,目标是85万人。
从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各地对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提出了具体要求。西藏自治区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浙江省、广东省和青海省都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上海预计将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3%左右;北京、湖南、西藏自治区和浙江省都将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这些数据表明,地方政府对“稳定就业”的措施充满信心,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把握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
为了“稳定就业”,帮助重点群体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2019年,河北、辽宁、陕西等地表示,要重点做好海归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军队离退休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
河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军队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援助,支持城市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就业,全年开展4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促进就业和创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式的支持,扩大新就业空空间。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做好下岗职工、就业困难等群体的就业工作。
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陕西省强调要做好欠薪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实施就业稳定和精准帮扶,重点扶持大学毕业生、军队离退休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劳动者、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确保零就业家庭活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和其他群体的就业工作”...在2019年的省两会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理也成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报告中的热门词汇。湖北、安徽、湖南、广东、青海和西藏都表示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并在各地提出“人才计划”
为了提高工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创造更多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各地也出台了政策。
北京提出努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高地,实施鹰才计划,重点支持一批30岁以下的年轻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浙江省表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基层成长计划;天津提出要深入实施“海河蔡颖”行动计划,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团队+项目”,引进大批急需紧缺人才;江西省指出,要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实施三年青年见习计划,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降低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门槛,完善创业资金持续援助机制,扩大创业带动就业规模,突出和提升技能。
与此同时,许多省份认为应该实施新的学徒制度。例如,上海强调,要全面推进技能提升行动,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推进企业新学徒制;贵州省指出,实施培训所有农民的三年行动计划和“延桂归姓”行动计划将改善劳务输出的组织和规模;江苏省表示,应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如帮助企业稳定岗位,继续推进国家创业行动计划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加大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式的支持,并尽一切努力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
2019年,所有省市都表示将实现创业和就业的良性循环。例如,湖北省提出大力促进创业应带动就业,深入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及政策扶持;黑龙江省表示,将通过大众创业和创新为扩大就业发挥支撑作用,并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就业形式;山西省还提出创新“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甘肃省建议充分利用省级创业促进就业支持资金,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
与此同时,一些省市认为,他们应该利用当地的优势,以适应当地的条件,创造特殊的就业机会。以青海省为例,该省表示要继续培育“拉面经济”等特色劳务品牌,继续拓展“虫草经济”等特色原创产业,实施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
标题:2019年稳就业 各地政府将出台哪些利好政策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2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