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13字,读完约10分钟
龙源建设董事长赖振源赖朝辉,龙源建设副董事长兼总裁
记者向巧编辑少昊
大多数人可能没有想到,收入已经超过100亿元、净利润创历史新高的大型建筑企业龙源建筑,原来是上海的一个废弃猪舍。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创始人赖振源和他的继任者也创造了自己的世界。从象山港的“野性之路”到黄浦江畔的正规军和建筑业领袖,龙源建筑自30多年前成立以来,以其非凡的商业能力,在社会建设的各个场景中注入了自己的建筑血液,业务范围涵盖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渤海湾地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各大城市。
这一切背后的秘密是龙源建设董事长赖振源提出的“以质量发展工业”的理念。在主营业务稳步发展、业绩持续增长的同时,龙源建设副董事长兼总裁赖振源及其儿子赖赵辉将目光投向ppp领域,坚信空 PPP市场的未来发展对龙源建设意义重大。
黄浦江畔的“象山二建”
上海象山二期工程是宝钢的重要项目。他们不仅提前7个月完工,还节省了90万元,得到了上海宝钢工程指挥部的高度赞赏。
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江浙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但以渔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宁波象山乡却不擅长乡镇经济。
命运仍然眷顾着这个位于东海之滨的象山镇。象山龙源建设的前身“第二象山建设”凭借强大的土木工程建设能力,不仅积极整合当地建筑资源优势,还成功打开了黄浦江的大门。
当时,在象山建筑方面已经很有名气的赖振源,无疑是在他那个时代,扛起了“象山二次建设”的大旗,并在20世纪80年代带领“象山二次建设”在上海拓展地盘。
“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回顾当年收到的第一个大项目,即将步入老年的赖振源至今记忆犹新。“1983年,我带着第一批农民工和3000个区,从象山港乘船。摇了一夜,我到了上海外滩十六铺码头。”
赖振源提到的1983年是国家重点工程上海宝山钢铁厂开工建设的一年。据介绍,宝钢一期工程重点工程防渗墙施工遇到了困难。“当时,负责施工的工程总监是宁波人。他知道香山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也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所以他找了香山县政府向香山二建寻求帮助。”赖从带走了我们。
实力加机遇,当时上海象山二期工程的第一项工作是宝钢的重要项目:长江吴淞口引水工程蓄水库建设。然而,外部信任也给象山二次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时,里面有一些声音,主要是因为我们怕我们的技术和装备力量承担不了这个国家重点工程的重任。”赖振源告诉记者,经过认真研究施工图纸,查阅大量资料,进一步了解施工现场的土质、土层厚度和地理环境,他觉得并不太困难。“当时我说我有信心把这个项目做好,我对这个问题负责!”
据赖振源回忆,该水库防渗墙为5700米长的垂直防渗设施,需要铺设27000根9米长、0.4米厚的桩基,工期和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我们迎着寒风站在齐腰深的河里,打桩。涨潮时爬上岸,然后下到水里继续玩。”
有志者事竟成。在赖振源的领导下,象山二建不仅提前7个月完工,还节约了90万元,得到了上海宝钢工程指挥部的高度赞赏。1988年2月,上海宝钢工程指挥部特别向为该工程做出突出贡献并荣获“1986年国家质量奖”的赖振源颁发了奖状。
当时,赖振源能够克服国家级项目中的许多难题,这与他勤奋好学的学徒生涯不无关系。说起父亲的过去,赖对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位老人不仅会工作,还会画画和做工程预算,这在当时的香山施工队伍中是极为少见的。”
宝钢工程之战后,“象山二建”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响,从乡社队出来的泥水匠赖振源的信心也大增。他开始思考一个当时所有象山人都不敢思考的问题:既然国家重点工程都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他们不能留下来继续接手上海的工程建设?
“过去我说‘无事不做’,这是关于宁波人在沙滩上创造的荣耀。”赖振源告诉记者,从那以后,他在心里做了一个一生都不会后悔的决定:去上海发财!
“76号猪舍”的华丽改造
象山二建的上海办公室最初位于一个废弃的猪舍里。然而,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下,龙源建设出现了,其收入已经超过100亿元,净利润一直在上升。
“我们把最初的起点叫做‘76号猪舍’。”回忆往事,赖振源淡淡地说:“由于对生活不熟悉,我在五角场政法路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猪舍。当我打扫的时候,我匆匆忙忙的像办公室和宿舍。”
"创业之初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缺乏生意上。"赖振源告诉记者,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并于1984年在上海成功接收了第一笔独立业务:普陀区长寿路81号上海创新汽车总厂办公楼改造和第二车间改造,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工程造价19万元。
赖说,在质量发展的带动下,“香山二建”在上海越来越出名。大约在1995年,它超过了在上海拥有较高市场份额的江苏企业。
正如赖所言,龙源建筑生于质量,自成立以来,始终将质量视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行业内含金量较高的“小鹿板”、“白玉兰”、“白玉兰金奖”等奖项就是最好的例证。
“象山二建”更名为“龙源建设”后,其增长势头更加强劲。一个细节是,在当时配额制度的上市环境下,龙源建设赢得了浙江省储备的一个有价值的配额。但面对这个宝贵的机会,赖振源当时婉言谢绝了。
赖振源告诉记者:“当时我最想的不是上市的风光,而是长远的战略发展。如果“野战军”要上市,就必须转变为“正规军”。如果你做不到,就别逞强。”
此后,龙源建设开始了自己的培训阶段。凭借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区域知名度,龙源建设于2004年成功上市,并于同年年初中标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础工程(492米)。
漫长的采访让上了年纪的赖振源不可避免地感到有些疲惫,但当谈到这份记录时,赖振源下意识地站起来说:“当时,浙江省只有6家建筑企业具备总承包的特殊资质。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2家上市公司,而当时只有一家能够进入浦东承接世界第一高楼的建筑业务,那就是龙源!”
的确,在过去的十年里,龙源以其非凡的专业能力,在社会建设的各个场景中注入了他的建筑血液。“建筑工程我们有2010年世博轴的阳光谷项目;对于住宅项目,我们有海南三亚的小东海半山半岛项目;我们还有上海成都路高架市政工程等相关路段。”赖振源有丰富的宝藏。
其中,必须提及的是,龙源集团旗下的浙江迪达钢结构,包括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工程、新加坡海德项目、澳洲沃利帕森斯化工钢结构工程等众多国内外重大项目,均由迪达钢结构承担相应的配套业务。
"挪威的哈罗格兰德大桥是迪达钢结构的最新海外项目."赖振源表示,为了抵御严寒,这座名为“北极光”的大桥必须经受基础设施行业严格的“北欧标准”,但迪达钢结构承担的t台构件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再往前走一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龙源作为建筑承包商,面对的客户不仅是开发商的业主,也是终端客户的小业主。”赖振源表示,正因为如此,龙源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建筑产品手册。"就像家电手册一样,让你成为了解你家的人."
正是这颗“小心脏”使龙源多次获得“全国客户服务满意度企业”和“上海市客户满意度十大工程”的称号。这背后的秘密就像赖振源办公室墙上挂的四个字:“用心服务”。
购买力平价:“我们是认真的!”
2017年,公司ppp业务收到的新订单数量和ppp业务贡献的净利润首次实现双超主营业务,未来ppp领域将搭建“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上市后,龙源仍专注于建筑行业,但它在2010年开始尝试bt,并在2014年直接转型为ppp。
那么,机会是什么?赖赵辉对记者坦言,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是一个客观事实。对于龙源来说,转型是“必须做的事”。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是赖和他的父亲赖振源当初看到的传统建筑商机,在本质上并没有相互背离。这个巨大的空市场也成为莱赵辉每天思考的问题:如何从单一的建筑总承包企业转变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角色?
在赖的领导下,龙源于2010年开始投资bt等项目。在积累了一定的建设投资经验后,恰逢2014年实施ppp模式。龙源借此机会成立了龙源铭诚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铭诚”),一家专营ppp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此后,龙源建设于2015年收购了杭州城市投资,并全面规划了ppp业务。
据介绍,龙源铭诚拥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的8位双库专家。赖赵辉颇为自豪地说,“我们必须知道,全国有140多位双库专家。”
目前,龙源正朝着既定的方向转型。据报道,2017年,公司ppp业务收到的新订单数量和ppp业务贡献的净利润均实现了翻番,首次超过主营业务。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ppp业务收入分别为9.33亿元、45亿元和40.21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总收入的6.39%、25.18%和38.72%。截至目前,ppp项目总中标金额为826亿元,已有70个ppp项目中标,其中包括锦江国际会展中心等12个国家级ppp示范项目。
“相比之下,公司在进入ppp领域时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因为大量的成本需要通过建设来完成,但是成本是通过建设来进行的,这也是大型金融公司投资这个领域的原因。原因很少。”赖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传统项目主要集中在住房建设,而ppp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使业务结构将得到很好的调整,新的业务将自然适合传统的建筑业。
按照赖的理念,龙源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工程投融资咨询、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后服务于一体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运营服务提供商。他表示:“在初期阶段,我们将利用自身的建设优势作为踏脚石,打入ppp项目市场。在中后期,我们将通过建立ppp投融资平台,将建设优势转化为融资优势和运营效率优势,打造ppp领域的“全生命周期”。
龙源将在2019年为金融机构推出新的投资管理和投资咨询业务,打造ppp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龙源推出这一新业务的最大优势是基于600多人的专业团队,以及800多亿ppp项目投资管理实践和领先的信息管理工具。”赖从坚定地说。
对于龙源未来在ppp业务上能走多远,表示:“从ppp的本质来看,如果政府、社会资本方等参与者能够真正了解核心优势,肯定会带来社会资源的促进效应。虽然龙源的实力有限,但它希望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创新,为ppp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标题:“猪棚76号”走出的百亿龙元 赖氏父子用钢筋水泥诠释“新甬商”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