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83字,读完约5分钟
“2月2日,龙抬起头来;大仓满,小仓满。”这一天,贵州省金平县新华所村的菜农李碧洲正忙着平整土地,准备把去年种玉米的土地全部改种蔬菜。“去年种植蔬菜使收入增加了两倍,这比种植玉米更划算。”
去年以来,贵州在全省“掀起了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工业革命”。全年减少低效玉米785万亩,改种蔬菜、水果、中草药、食用菌等经济作物667万亩,带动全省160.8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加2348.4元。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明确支持的省份。受地形限制,玉米是该省农村地区的“主角”。好庄稼不多,但很多都不好。一切都是可用的,一切都超出了规模。据估计,玉米亩产量约为680元,而中草药、蔬菜和食用菌亩产量可分别达到玉米的9倍、10倍和46倍。
农业大而不强,已成为制约贵州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经过多年的努力,截至2017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接近280万,占全国的8.86%,是全国脱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对贵州来说,“一场深刻的工业革命振兴农村经济”不仅是为了摆脱28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也是为了全省2000万农民的长远发展。
事实上,贵州也面临着许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县际高速公路的实现和农村公路的推广,农村交通拥堵的趋势得到了根本改变;互联网进入农村,使“出山卖货”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此外,全省稳定粮食的基础不断巩固,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观念转变、产业选择、市场培育等多个方面。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说:“在扶贫攻坚时期,依靠传统和常规的方法来抓农业结构调整,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采取非同寻常的革命性措施来推动全面转变。”
面对艰巨的任务,贵州牢牢把握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资金筹集、组织模式、产销对接、利益联动和基层党建八大要素。《继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决定性的脱贫攻坚战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缩小玉米种植面积是贵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事”。“八要素”第一项是产业选择,解决了玉米不种后发展什么的问题。
2018年,贵州将减少粮谷种植面积作为推进农村深刻工业革命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委要求“高效经济作物要有最好的种植面积”,并明确提出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要提高到65%以上。贵州还指出,总体而言,15度以下的耕地主要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高效作物;15度至25度的耕地主要种植蔬菜、茶叶和优良水果;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以果林为主,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耕地稀缺的贵州,以500多亩大坝为重点突破,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一坝一策,以县为单位系统布局,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转变。
在政策安排上,贵州省先后制定并发布了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生产的指导意见,全县确定了主导产业、一县一业,整个产业链得到发展;对于基础好、市场潜力大、由龙头企业带动的高效作物,将在全乡大规模推广。
目前,贵州省省级规划的政策设计、市(州)级指导和县级实施已基本完善。该省88个县的主要领导人已经在这场革命中充分就位。每个县重点扶持一到三个规模的产业,每个乡镇重点打造一个特色品种,每个村突出一个优势品种,朝着做大、做强的方向迈进,掀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
为了解决农民在新兴产业中做不到的问题,贵州还组织农业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使农民至少掌握一种高效作物种植技术。
在产业发展资金方面,贵州将把财政投资向农村产业倾斜,发展扶贫效果好的绿色产业,整合财政资金,发挥“指挥棒”和“磁铁”作用,引导金融和工商资本投资农村产业。
为使农产品在省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抢占省外市场,贵州瞄准大城市、大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包装和品牌营销,完善生产市场、配送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广泛开展农业超市与学校对接,动员全社会力量到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
贵州省平塘县新关村石漠化严重,耕地产量低,现已成为专业蔬菜村。
全国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潘晓辉说,由于产业调整和“校农结合”,新关村毛南族正在摆脱贫困,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取代了传统作物,学校食堂成为稳定的消费市场。
此外,贵州还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每个贫困村和大型农业基地至少建设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华乾是电子商务带动农村振兴的见证人。在她的推动下,万山的村民将各种当地产品送到“网”上,以换取更多的利润。华乾代表表示,有必要通过电子商务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货”。
据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艺溱介绍,2018年,贵州农村工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低效玉米种植面积减少785万亩,高效经济作物增加667万亩。粮料比进一步优化,一些农村地区世代种植玉米的历史正在改变。
当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社会共识。根据贵州农业信息调度系统的数据,2019年杂交玉米种子总需求将减少1332.53吨,降幅约为22%。(《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吴炳泽(王新伟)
标题:贵州:振兴农村经济正当时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