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0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张培
陕西省榆林市是内陆资源型城市,经历了能源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随着2011年煤炭价格达到峰值,榆林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重视忠诚的地方信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金融生态明显恶化。
“我们市委、市政府达成了深刻的共识,中央确定的三大战役就是榆林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攀登的斜坡和障碍。”全国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长李春林近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榆林市委、市政府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治理金融生态环境。
那么,榆林采取了什么措施来重塑良好的金融生态呢?
李春林表示,玉林市政府和相关县市政府已投资16亿元设立了偿债基金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榆林还与陕西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注册资金10亿元,成立榆林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盘活银行和企业的不良资产。
一方面,榆林强化了银行主体责任,综合运用核销、批量转移、振兴改造、以货抵债、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另一方面,落实县区属地责任,采取“一县一派一行一策”的工作方式,形成化解不良贷款的合力。同时,《继续实施》金融案件专项清理行动开辟了绿色通道,全面推进金融诉讼案件的快速立案、审理、判决和审结,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玉林市出台了《玉林市个人信用管理办法》、《玉林市信用红黑名单及联合奖惩对象管理制度》等六个文件,从源头上治理玉林的信用环境,提高‘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推进‘诚信玉林’建设。”李春林说。
“我们也意识到,如果榆林想要整顿金融混乱,就必须从政府官员开始。”李春林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玉林结合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当地实际,推出了对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的特殊处理,并发布了《关于扩大信用报告使用范围的意见》,加大了对党员代表、全国人大代表、CPPCC委员、工商联常委、人民团体以及拟提拔公职人员和拟录用公职人员的个人信用报告的审查力度。对于政府资金支持的企业,以及在政府招标、采购、行业审批、市场准入、资格审查等方面。,他们还率先使用相关市场实体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
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截至2018年12月末,榆林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5.27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化解不良贷款占全省不良贷款处置总量的50%以上。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262个地级市综合信用排名中,榆林市不良社会信用指数从年初的13.78%下降到2.87%,从第三低跃升至第86位,榆林市信用状况明显改善。
李春林强调,在改善金融生态的同时,玉林进一步优化经营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例如,2019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建立新的亲清政商关系、实施企业减负行动、解决融资问题、营造公平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5项具体措施,充分激发了榆林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们必须解决前一个高速增长阶段积累的问题和风险,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李春林总结道。
标题:重塑良好金融生态的“榆林样本”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