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3字,读完约4分钟
□中信证券(香港股票06030)首席策略师秦佩静
最近,"监管机构将放松首次公开募股的利润要求,加快首次公开募股审核的步伐"的消息在市场报道中传播开来。4月27日,监管部门向记者提问,并及时澄清和解释了相关事宜。
ipo正常化的起源有时是
不会影响市场运作
事实上,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监管部门不断提高审计效率,促进和保持了新股发行的常态化。从2016年到2018年,分别有227,438和105家公司实现了ipo上市,2019年有40家公司实现了ipo上市;2017年之前,排队等待审查的企业数量从最高点895家下降到目前的26家,此后,目前有280家企业正在接受审查。新股的正常发行已经成为市场运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有效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场各方的肯定和支持。
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增长是ipo正常发行的重要基础。截至2019年4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361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56万亿元,流通市值约45万亿元。近年来,两市平均日均营业额为4000-5000亿元,今年两市平均日均营业额超过6000亿元。目前,被审计的280家ipo公司计划筹资总额约为2500亿元,不到目前日均成交量的一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上市公司有93家,计划融资900多亿元,融资额度相对有限。a股市场容量可以完全吸收正常的ipo发行。
市场数据和经验也表明,a股市场走势与ipo发行节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2017年,新股发行数量是2018年的4倍,融资额约为2018年的1.7倍。然而,就市场表现而言,上证综指在2017年略有上涨,在2018年下跌。今年以来,a股市场指数大幅上涨。最近,3-4家公司每周发行的新股数量相对较少,不会影响市场运行。
严格关闭市场入口
保持市场预期稳定
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监管部门注重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公司治理、规范运作、信息披露等维度上严格控制ipo企业,在系统研究和总结监管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市场各方意见,并发布《关于初始业务若干问题的解答》,有效促进了ipo公司审核和发行质量的持续提高,显著改善了市场生态和监管政策的可预测性。
清晰、严格的首次公开发行审计准则将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规范经营,提高公司治理、管理能力和经营业绩。数据分析显示,目前被审计的280家ipo企业盈利能力相对稳定,近三年净利润和营业收入总体增长率波动不大。正常的首次公开发行将进一步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上市企业。
目前,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和试行注册制度的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监管部门做出了相应的包容性制度安排,保持了首次公开发行审核标准一致性的基本要求,保证和促进了市场各方预期的稳定性。
自今年年初以来,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不断增加,其中外资通过沪深港通增加了对a股的投资。今年前四个月累计净流入超过1000亿元。最近,投资者也积极购买了科技股的募集资金。市场普遍认为,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建立科技板块试点登记制度,将进一步推动国内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也将惠及更多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升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积极预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基金。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支持。ipo审计标准的明确和IPO发行的规范化,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优质“源头活水”的保证和建设良好市场生态的重要方面。在市场各方对提高资本市场发展质量和系统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措施的信心和期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新股发行的正常进行,严格控制资本市场的准入,将有助于保持市场预期的稳定,有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优质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标题:保持IPO常态化严把入口关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1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