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5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在继续推进发展的基础上,要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化供给结构改革,推进“三比一、一减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在最近结束的地方会议上,各省市积极响应,提出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具体而言,各地实施高质量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总的来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坚持双向发挥的原则,既强调新动能的培育,又强调低端产能的解决,都继承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破”、“立”、“降”的政策取向。所谓“突破”,就是大力突破无效供给,以处置“僵尸企业”为重要出发点,推动产能过剩的解决。所谓“立”,就是大力培育新的动能,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所谓“减量化”是指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机构交易成本,继续清理企业收取的费用,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虽然这三者代表了不同的改革手段,但它们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促进了高质量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层面上,各地重点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水平、主要瓶颈问题、产业结构和产业基础、科技水平等因素。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发达省份通常把培育新动能放在淘汰低端产能之前,要求研发新技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规范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的市场建设比较完善,其重点任务大多集中在激发各种市场的活力,构建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和谐发展格局上。欠发达地区受到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产能过剩和低端化问题,促进工业降耗,完善市场机制。例如,作为中国发达省份的典型代表,广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立足本地制造业,建设制造业强省,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因此,新疆把大力消除无效供给作为推进供给体制改革的关键任务,要求运用市场导向和法律手段解决产能过剩和落后问题,巩固已有成果,坚决防止产能过剩和产能落后死灰复燃。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从瓶颈角度看,受区位因素、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其中,东北三省由于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着相似的发展困境。在强烈共性的基础上,他们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两会期间,如何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如何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何改善经营环境,成为人们经常提及的关键问题。黑龙江提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驱动相结合,促进“老品牌”转型升级;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原品牌”深度发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促进“新品牌”培育成长。辽宁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配送服务”改革,释放发展活力和改革红利。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吉林提出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制造业和质量强省为导向,重塑产业竞争力,增强实体经济实力。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争创国家示范区,优势互补,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从产业角度看,培育新的动能要结合地方特色、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上海立足自身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前沿技术优势,提出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推动“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浙江要求扩大和加强“双七双五”产业。在提升食品饮料、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空燃气轮机和轨道交通等产业。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高质量发展是在解决“是否”和“是否”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更好更好发展的新课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线。通过打破无效供给,我们将为培育新的动能提供更多的空空间,促进各地发展动能的顺利转化。

标题: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基调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