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91字,读完约5分钟
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创造性地提出了信贷扶贫“三百”工程建设目标,牢牢把握精确识别、精确援助、精确管理的主线,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地享受现代金融服务。据悉,信贷扶贫“三百”工程已成为2017年广东省十大民生问题的亮点。在它的推动下,广东农村信用体系基础体系不断巩固,农民信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要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有效担保,“贷款难”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要解决农民的资金需求问题,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必要的基础。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了解到,自2017年以来,本行创造性地提出了信贷扶贫“三百”工程建设目标(省级贫困县农民信贷信息系统覆盖率100%,贫困人口建档)。卡片信息与省级农民系统信息的比对率为100%,贫困劳动能力人群的评分率为100%,牢牢把握准确识别、准确帮助、准确管理的主线,力求做到每一项
“信任用户”走上扶贫之路
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与地方政府合作,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设立精准扶贫专项资金和农民信用风险补偿基金,以提高农民的信用,增加客户贷款的可获得性。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敦促梅州县(市、区)政府设立2200万元的涉农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和400万元的扶贫创业贷款贴息基金。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在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分行的推动下,梅县客家村银行与安陆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合作协议。通过农民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结合实地考察,对一批“信用用户+贫困户”双组合扶贫对象进行了深入调查。
全姐姐就是其中之一。她五十多岁,中年丧偶,有年迈的父母和六个年幼的孩子。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养猪的微薄收入。由于没有真正的抵押贷款,扩大养猪的计划被推迟了。然而,全大姐的良好品质得到了邻里的认可,在农民信用信息系统中的评分达到了A级,达到了信用扶贫的目标标准。因此,梅县客家村镇银行把她作为村里第一个信贷扶贫对象,给她发放了3年5万元的小额信贷,用于购买猪饲料和扩大养殖规模。
"有了资金支持,我有信心在3年内摆脱贫困!"姐姐对未来充满信心。虽然这是一笔很小的钱,但却是她摆脱贫困的启动资金。贷款以来,姐姐每月都按时还贷,为下一笔资金打下了良好的信用基础。在看到了全姐的“脱贫秘诀”后,村里的其他贫困户深深明白了什么是“信贷能使人富裕”,不仅自觉提高了自己的信用,而且主动向银行提交了种田计划,真正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梅县客家村镇银行根据文魁村6户贫困户的信用等级,共发放小额贷款21万元。
“信用村”提高扶贫准确率
记者了解到,除梅州外,河源等地也因地制宜,以信用村建设为起点,以当地扶贫特色产业为切入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信用信息支持贫困户获得资金,实现金融支持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为进一步实施信贷扶贫“三百”工程,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会同河源市扶贫办、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等部门,在全市五县两区选择一个以上贫困村作为试点,全面发挥农村信贷体系建设、农业取款服务站、扶贫小额信贷等平台作用。建设具有金融精准扶贫特色的示范村,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从点带面向全市推进。在信贷扶贫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精细化管理被用来提高扶贫的准确性。在识别过程中,通过信息收集、比较和评估,识别出真正有融资需求的贫困家庭,并支持金融机构对扶贫进行分类,降低准确识别的错误率;在帮助环节,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信贷信息准确支持贫困户和扶贫特殊行业;在信贷风险防范环节,督促河源市政府统筹安排1.4亿元扶贫小额贷款风险保障资金,按照1: 10的比例扩大资金规模,对购买小额信用担保保险的贫困家庭给予80%的保费补贴,有效降低了贷款贫困家庭的支出,增强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截至2017年11月底,河源市已建成8个市县综合信用信息中心,覆盖全市所有县区;推进全市255个贫困村向信用村转化,实现100%转化;全市共有38.4万户家庭完成并进入家庭信用信息系统,其中100%覆盖全市所有贫困家庭;全市金融机构登录农民信用信息系统,查询农民信用状况,发放农民贷款2566笔,金额2.9371亿元,其中向已建卡贫困户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3351万元;全市5个贫困县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30笔,发放金额1420.5万元,惠及300多户贫困家庭。
据悉,信贷扶贫“三百”工程已成为2017年广东省十大民生问题的亮点。在它的推动下,广东农村信用体系基础体系不断巩固,农民信用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广东省已建成59个县级综合征信中心,促进了1578个贫困村向信用村的转化,占广东省2277个贫困村的69.3%。其中,河源、梅州、云浮实现了100%的转型。“信贷高地”促进了“资本萧条”的形成。截至目前,36个贫困相对集中的县发放了2.2万笔扶贫小额信贷,惠及2.1万户贫困家庭。
“在扶贫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找到了一条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新途径,有效地提高了扶贫质量和效率。”PBOC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标题:打造“信用高地” 形成“资金洼地”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2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