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增强文化自信有着深刻的内涵。文化有数百种定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我们通常从狭义上理解文化的概念,但狭义的概念不能狭义理解。“四种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有其独特的含义,不能简单地笼统地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作为文化知识的文化。
文化自信文化包括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以来锤炼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凝聚的先进文化。新时期增强文化自信,从根本上就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今天的社会,甚至在文化领域,说到文化自信,就意味着回归传统文化,回归远离今天的古代文化,最终成为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的诠释、演绎、朗诵甚至比赛。毫无疑问,中国文化已经繁荣了5000年,留下了太多值得珍惜的文化经典。此外,在当代世界极其开放、文化交融日益紧密和频繁的情况下,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滋养灵魂是标题的应有之义。但与此同时,我们甚至应该强调,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坚持从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一直强调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优秀”一词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进步的意义,有些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有些甚至阻碍了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必须予以批判和抛弃。我们必须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挖掘、整理、提炼出优秀的成分,并从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中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当代中国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为了在一个时间和一个地点从一两个“文化名人”那里找到引人注目的“文化资源”,我们会宣传一些封建糟粕为宝,甚至把它们作为“地方名片”。一些文艺作品和传记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不问是非,不分清真伪,片面夸大,导致文化混乱。这种态度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也不利于真正坚持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纠正。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必修课。学习红船精神,要从建国初期确立的中国共产党人振兴中华、造福中国人民的伟大理想中汲取力量,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革命历程中汲取力量。今天,开展“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记住你的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让全党从建国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化中,找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1930年,面对敌人强我们弱的现实,面对红军还能坚持多久的悲观看法,毛泽东同志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同志没有盲目夸大,而是“机械地设定时间”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以超强的意志和对革命形势的科学判断发出了充满信心的强有力的声音。即使在革命的低潮时期,他也坚信革命的高潮是遥不可及的。他在退潮时看到了潜在的革命力量:“这是一艘站在海岸上眺望大海的船,已经看到了尖尖的桅杆。站在山顶上眺望东方,这是一个灿烂的日出。这是一个在母亲肚子里躁动不安的成熟婴儿。”这不是诗人的自然浪漫,而是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以加强他们的理想和信仰。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侵略者的武装力量,毛泽东同志得出结论:战争是持久的,不能迅速取得胜利,但最后的胜利必须属于中国,而不是日本。他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正义事业,中华民族永不屈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文化信心。今天,在文化交融和对抗的背景下,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从革命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克服面临的困难,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忽视甚至亵渎革命英雄身上凝聚的精神力量、嘲笑崇高、驱逐英雄的人应该受到坚决的批评。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是清理源头,诚实创新,然后凝聚强大的文化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从富裕到强大的历史性转变。70年来积累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充分的精神力量,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看待历史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能片面地看待历史。我们不应该因为前30年而否定前30年,也不应该因为后30年而否定前30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完整的。有错误和曲折。然而,今天的中国能够站在世界的东方,这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经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和努力。这一过程中的文化力量同样是史诗般的,值得写一本好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民辛勤工作,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太空梦想。现在他们正朝着从太空强国变成太空强国的目标前进,这是令人兴奋和鼓舞的。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到今天的航天编辑,几代航天人创造的科技成果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我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奉献精神,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今天,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奇迹。我们面临着来自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追逐和拦截”,各种蓄意的障碍和不合理的困难,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国内发展经历了重叠期和转型期。从高速增长到今天的高质量发展,从粗放型发展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重大社会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贸易摩擦背后实质上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科学和专业能力来应对这种竞争和困难。我们需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开放和开放的思想,以及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应对和克服一系列的困难。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是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中国,谁也动摇不了。"中国人有自信,但是自卑没有出路.""中国共产党有野心,中国人民有野心."。我们有信心,有抱负,因为有五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革命文化从黑暗中战胜强大敌人的鼓舞,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成熟的推动,我们不怕任何干扰因素和困难,坚信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和中国人民追求的伟大梦想,任何人、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使“两个维护”不是口号,不是宣言,而是要内化在心中,外化在行动中,成为我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意识。通过研究,我们也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事业和工作肩负着弘扬和继承优秀文化、创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力量的使命。增强任忠的文化自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要牢牢把握思想工作的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民族文化软实力,繁荣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要完成这些任务,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向。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牢记使命,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田心文)
编辑:张洋
标题:增强新时期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05.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