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时候,李谷一穿着中式白色长裙,留着精致的头发,在自己的客厅里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今夜难忘,今夜难忘,无论天涯海角……”当谈到歌曲时,她情不自禁地哼唱;“如果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光,就不会有今天的我。”说到兴奋,她会跳舞,不经意间说出一些本地话。勇敢的性格和字里行间流淌的音乐情感让人们觉得她仍然是唱《故乡的爱》的湖南女孩。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故乡的爱》的成功是新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的呼唤

人民网:1980年,你演唱的《故乡的爱》被称为“新时期中国大陆第一首流行歌曲”。尽管它在出版之初就引起了争议,但直到1983年的春节晚会,它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家乡的爱一起,你成为了印在人们心中的“人物”和“歌喉”。在你看来,这首歌为什么会成功?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李谷一:“故乡的爱”,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是改革开放的一颗信号弹。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思想普遍被禁锢,缺乏对文艺发展方向和歌曲演唱技巧的系统认识;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文艺工作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强化内心声音,尝试各种创作手法,写出了《故乡的爱》。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这首歌的歌词更加人性化,细腻深情,贴近大众;将鼓和电吉他等乐器融入到布局中;当我唱歌时,我没有使用高调的“口号”方法,也没有集中所有的力量发出声音。相反,我用了“轻声”,比他们用声音说的更多的是在沉默中说,他们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和交谈。这个用法在当时是有争议的,在一些人看来,它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但也有令人鼓舞的声音。那时,我每天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观众朋友的来信,他们支持我继续演唱。这些积极的声音给了我唱歌的勇气。在群众的呼声中,这首歌终于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现在看来,“故乡之恋”之争是新旧文学思潮的交锋;《故乡的爱》的成功是新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的呼唤。如果我没有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光,我就不会唱这首歌,也不会有今天。

人民网:你曾经说过,你非常感激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让你和家乡的爱在艰难岁月中成长。尽管你历经艰辛,但你终于踏上了光明的道路。改革开放给你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什么机遇?

李谷一:改革开放使文艺工作者组成了一个像春风那样的小系列,解放了他们的思想,同时也确定了艺术创作的方向。歌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文艺工作者的小系列是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创造的,遵循“真、善、美”的原则来释放情感,这种情感是不可分割的。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歌唱不仅要乐于教书,还要给人思想;也可以陶冶情操,渗透人心。文学艺术创作有一个温度。以人为本,扎根生活,用作品反映时代,用歌曲激励人们,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每年我都会唱《难忘的今夜》,我期待的是不同的。"

人民网:1984年,你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演唱的《难忘的今晚》,从此就一直在唱。当你今年在春节晚会的舞台上再次唱这首歌时,你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李家一:第一次唱《难忘的今夜》,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希望国家尽快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目睹了我国的快速发展。我记得我最早去广州的时候,看到了一座立交桥,那时候很新奇。不久,全国各地都有高速公路,立交桥不断翻新,悬浮铁路和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再次唱这首歌的时候,我看到了我的国家发生的惊人变化,心里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每年我都会唱“难忘的今晚”,我期待的是不同的。事实上,这首歌不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观众和春节晚会的舞台。虽然有时候,我不会一个人唱,但我能成为第一个歌手,而且我一直接触这首歌,我感到特别荣幸。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今夜难忘”的字画挂在李家一的家中

回顾第35届春节晚会,“难忘的今晚”已经使用了32年,甚至成为春节晚会主题歌的象征。如果你听不到这首歌,观众会觉得派对还没有结束,不够完美。在春节晚会的后台,有一位灯光大师。每年,作为幕后的工作人员,他都会根据节目单来听音乐和灯光。有一次,他告诉我,每当“难忘的今晚”这首歌响起,他的心就感到平静,因为这意味着晚会就要结束了,他的工作也成功地完成了。简单的话语和简单的微笑印在我的心里,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场演出背后都隐藏着许多难忘的故事,这些情感在演唱时会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今年也是如此。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我有一个愿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夜难忘》这首歌已经在春晚的舞台上使用了32年。我希望我在音乐界的同事们能够有力量赶上来,写出一首超越《难忘的今夜》的歌曲。也许它可以被称为“难忘的今晚”。前40年是“难忘的今晚”,预计在接下来的40年将会出现一首“难忘的今晚”。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我们的文化自信必须有我们的汉语自信。”

人民网:您的许多作品,如《我的祖国和我》、《难忘的今夜》、《我的妹妹寻找我哥哥的眼泪》等,已经成为反复播放的经典作品。你认为这些作品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李谷一:多亏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改革开放迎来了文艺创作的春天,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创作环境激发了艺术创作前所未有的激情;歌手们也释放了长期压抑的情感,调动了各种各样的演唱风格,他们的作品风格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改革开放使整个文艺舞台变得丰富多彩,犹如一针强心剂,增强了文艺工作者的心灵。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人民网:判断经典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李谷一:经典作品首先体现在思想内容上。音乐作品的创作应符合时代的精神要求,具有“真善美”的思想境界。这就要求作品具有艺术性,满足不同审美层次观众的需求,释放音乐的魅力。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其次,它是大众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众所周知和喜爱的。此外,它是实用的。经典作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文艺作品在不断变化。那些被普通人遗忘和喜爱的作品是经典作品。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人民网:近年来,你经常和年轻人合作,愿意为年轻人做绿叶,鼓励年轻人创新。你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如何?

李谷一:将流行音乐的发展纳入整个音乐领域,目前的发展还不够均衡。今天,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认为模仿的阶段可能已经结束。如今,文艺创作需要更多的沉淀。应该考虑和审查文学和艺术创作,以创造更多符合国情和人民的"复杂"作品。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Xi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我们自己的音乐非常好。我们应该写更多中国古典流行音乐。我们的文化是自信的,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汉语有信心。

我不同意在中文歌曲中加入英文歌曲。我们的母语不应随意被其他外来语取代。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也是我的期望。当然,当中国音乐家去国外唱歌时,他们可以把它翻译成外语,这样外国人就可以更生动、更立体地了解中国,这很好。我不排斥外语。作为我们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但交流的最终目的是向外界展示中国风格。我们的音乐家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中国语言和文化来创作我们的作品,走向世界,这是我们对语言的信心。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人民网:你曾经说过,“让学生学习家乡戏”。你的歌剧《故乡是北京》去年也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歌剧歌曲》节目中。你认为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结合怎么样?

李谷一:歌剧是我在9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歌剧和歌唱是表演领域中两种不同的类型和分支。我们精心嫁接歌剧和歌唱,形成了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作品,即歌剧歌曲。歌剧歌曲必须由歌手演唱,而不是歌剧演员。当我们唱歌时,歌剧演员的表演技巧融入到歌曲中,这不同于歌剧。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我出生于湖南古画歌剧院,这种方式在我的作品中很常见。我记得唱《浏阳河》,我特别强调有一些湖南方言的声音是无法改变的。这些词有很强的地方风格特征,一旦被输出,就可以辨认出来。戏曲歌曲通过吸收戏曲元素,改编成新的歌曲进行舞台表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继承。如果我们不去发现、创造和解释它,它很可能会被时间遗忘,这将是一个遗憾。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李家一和她的丈夫小卓可以拍摄生活照片

人民网:所以,是歌曲的形式赋予了它新的活力。

李谷一:是的,有了新的活力,它就能成长和延续。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多了解他们家乡的戏剧,即使只是很短的时间。这是对家乡的保护和宣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何借助文学艺术更好地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国家对文艺工作者的期望,也是我们一生都应该思考和树立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艺术发展才能有一个开放和多元的未来。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数百种民歌和歌剧。如果我们能扎根于这浩瀚的文化海洋,脚踏实地、灵活变通地学习和应用它,我们还能担心创作出好作品吗?我想会的。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艺术之路的顶峰在前方,而不是在脚下

人民网:近年来,你帮助挖掘了大量的新星,比如你与亨利合作的“一朵心花”。你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谷一:如果你有出色的商业条件,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歌手是非常重要的。舞台魅力对演员来说非常重要。有些演员一上台就受到喜爱,这是一种天生的舞台魅力。当然,也有许多演员通过改进他们的思维和专业业务而被观众接受和喜欢。这些都是优秀的演员和歌手。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李谷一和亨利合作了《一朵心花》

亨利的嗓音条件、演唱方法、歌词处理包括外表都是独一无二的。歌曲《滚滚珠帘》对歌手的演唱有非常微妙的要求。其他歌手需要花很多时间调试和掌握这个部分,但他可以轻松处理,这是他不可替代的。优秀的歌手要经过时间和痛苦的磨练才能变得坚强。此外,音乐同行的支持同样重要,这将有助于歌唱到一定的高度。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我已经练习艺术50多年了,我不认为艺术是精致的。艺术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可能会觉得在某个时刻我们已经到达了一个小高峰,但实际上回头看,它又变平了。艺术之路的顶峰总是在前方,而不是在我们脚下。

人民日报在线:虽然你有很多经典作品,但你仍然坚持创新。近年来,您与台湾音乐家Bug合作推出了许多新歌,如龙文等。你感觉如何?

李谷一:我记得我创作了四首歌。当我开心的时候,我很感激。与巴哥的合作打开了我声乐艺术的另一个维度。过去,我主要用高音和中音部分来演唱,很少涉及中低音部分。在演唱这些歌曲时,我开始尝试使用和控制中低音。录音之前,我非常紧张。毕竟,我的年龄没有以前好了,我的身体素质和声音状态下降了。没想到,唱歌效果还不错,这让我自己也很吃惊。音乐表演应该勇于尝试,敢于跨越国界,敢于“尝试并犯错误”。在某个时候,你会挖掘出未知的潜力,这将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人民网:回顾你57年的歌唱生涯,你认为音乐对你意味着什么?

李谷一: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我们老了40岁,从青年到老年的过程非常快。回顾我们57年的艺术历程,我们也走过了漫长、艰难和坎坷的艺术道路。音乐是我生命的第二次生命。我的作品,我的艺术追求和歌唱都是我的艺术生命。他们是我多年来的动力。这种感觉可能不会被忘记或失去,直到我的生命结束。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

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我希望在未来的40年里,这个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我们的艺术道路越来越平坦,我们的创造力越来越强,人才辈出,好作品不断涌现。对此,我充满期待!

责任:张洋

标题:李谷一:春晚常青树的歌声飘了四十年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98.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