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法典雅与大众的身份关系空

真正的艺术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高雅和庸俗的品味。以艺术的名义,有些人经常说高端艺术对普通人来说是不可理解的,只有他们自己的圈子是专业的,他们还说它是高与低,即自我展示和自我标榜,这是脱离了人。作家李白、白居易、托尔斯泰、歌德和莎士比亚都可以读它。没有一个画家达·芬奇能说他看不懂他的《蒙娜丽莎》、《丽达》和《天鹅》;音乐家贝多芬的《命运与英雄》、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和《像歌一样的跑板》受到全世界70亿人的喜爱。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哪一部不容易理解?为什么你说艺术如此优雅,以至于公众不理解它?这意味着文化身份分裂的问题,这是值得分离的。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真正的艺术经典是妇孺皆知的,大师级的经典,如尼采和苏格拉底,每个人都可以阅读。有些人说,“我是专家,你是业余的,你不能理解”,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只有那些自称为主人的人,那些脱离人民的人,甚至那些自称为高山的人,人民才能不理解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的脚跟已经“独立”于人民。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书法如何从生活和素描中学习?大自然有山有水,可以画山水画、花鸟,也可以画花鸟。大自然有书法吗?没有书法。没有楷书、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素描书法只能是“写经典”。那些写在历史上的优秀书法是今天要画的临时产物,潜心学习是唯一的方法。在古代,孙、、颜真卿、赵孟頫、、王铎等都不是从青年到死亡就乱写乱画,他们都是在书写书法经典中创造自己的经典。今天,有些人用一生的时间“穿越宝山,双手归来”,“出门不出门”,最后站在门外。正如坚持“准入理论”的王国维所说,许多人一生中从未进入过学术大门,但自豪地说,他们是学术大师。从这个角度来看,历代的经典都应该被勾勒出来,历史上的许多人物都是值得学习的经典。尤其是宋代以前的书法经典,因为宋代以后笔法失传了,草书更有“匠心”,而宋代以前的大部分书法仍然有魏晋风度,有魏晋笔法。这就是崇尚诚信、传承经典的意义。许多当代人,可能是因为他的书法在市场上卖得好,每天都在重复。他们可以写1000本道德高尚的书。据说有些人的话就像复印机一样,很滑,缺乏创新精神和新的动力。这是今天中国书法的缺点。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书法和公众之间的问题值得关注。古人把书法当作“从案上看”,而今天在展厅里书法被当作“从墙上看”。的确,愿景已经改变,但我们应该看到更大的变化,即公众空房间。今天,书法在人文和社会公众中没有很高的地位,书法家的题字基本上是商店名称,许多地方使用艺术字,甚至电脑字。然而,我认为书法的空间很大,公众的空间很宽。书法的本质是“写”。我们应该恢复中国书法的公共空间,使书法不仅出现在画廊、拍卖机构、字画市场和民间交易中,而且出现在每一个家庭、中小学教室和校园以及全国所有的公共空间。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书法是“技术接近道家”——书写的内容是中国经典子集的文化核心,是历史接近的根源;悬挂的地方有亭台楼阁、佛寺、大门的中殿、酒楼的文轩等。中国人的受欢迎程度最高,适合老人、中年人和年轻人。然而,在全盘西化的今天,书法往往被西方人所轻视。我认为,随着中国文化的重新崛起,书法必将在东方文化的全球化中显示出它的辉煌。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十、电脑时代与书法文化的融合关系

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书法的实用性已经微乎其微,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奢侈品”。一方面,书法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能力范围。更不用说用毛笔书写,而是用钢笔书写,你会忘记许多错别字,更不用说真正的书法艺术。另一方面,书法已经成为文化品位的象征,书法作品可以作为礼物送出。对于那些渴望速战速决的人来说,书法创作只能是短期的效果。在市场上,书法作品可以高价拍卖。在书法的热潮中,有多少人真正窥视书法艺术的殿堂?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媒介,在当代社会是否被排斥,取决于当下的文化态度。事实上,书法已经从一种纯粹实用的书写技巧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审美和文化内涵的艺术,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书法艺术的成熟是经过几代人的总结和创新慢慢积累起来的。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了文化的精神内涵,彰显了其独特的精神性和韵味。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东方文化的危机表现在书法上。首先,钢笔和硬笔取代了毛笔,然后电脑取代了手写,这使得今天的公文、写作、论文和交流被电子邮件、短信、博客、微信和互联网所取代。东方笔墨的味道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艺术和西方味道。从深层看,书法危机实际上是全球化时代东方文化边缘化的危机。在美国的操纵下,“汉字圈”被“美国文化圈”所取代,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被边缘化。因此,当代图书界有许多奇怪的现象值得研究。西式书法主张废除书法的文字载体,完全依靠线条和水墨意象来传达书法理念,而行为艺术中的书法实践将书法定义为“纸上笔墨运动”,背离了书法的本义和内在规定性,成为轰动事件。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因此,中国书法正面临着几层危机,值得一提的是:

首先是笔墨危机。中国书法的书写、笔法、笔墨和构图都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现在,一些人开始用大块感和宿墨感来表达自己,忽略了线条和文化魅力。由于缺乏精确的线条感,今天许多书法家找不到优雅的书写感,只有少数重视书法文化的书法家仍然坚持线条的意味深长的魅力,并尽可能巧妙地运用线条。可以说,优雅线条感的丧失使当代书法偏离了郑达气象的美学原则。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第二,丑陋危机的形式。有些书法家经常给“奇”以讽刺、仇恨、反思等含义,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毫无意义、毫无方向的艺术广告,是严重的文化自卑导致的书法变形。现代审美趣味给书法带来了许多问题。过去,形式感尊重审美心理,但现在技术主义的危机已经出现。以书法为现代性载体的所谓现代书法,使一些传统功夫差的人走捷径,成为“行为书法家”,这在书法界确实是一件怪事。试图颠覆人们对美的直觉理解无疑是对人的极大不尊重,而试图低估人性中的真、善、美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无知的人无所畏惧的文化妄想症。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第三,东方文化身份的危机。当书法家写书法时,他们不知道是为谁写的——在过去,他们是为领导者、派系、老板和他们自己写的。如今,许多书法家为西方和外国人写作。外国人只是说好,忘记了他们的文化身份。真正的文化身份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职业努力工作,这是“让人们为伊拉克憔悴”的超越意义。现在很多作品都被拿走了。西方人看着它们说,“这不是中国的,而是西方出售的东西。这不是西方艺术的批发产品吗?”文化身份的丧失是一个精神深度的问题,不能忽视。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第四,书法文化地位的丧失。我对中国书法创作和理论的担忧主要在于中国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有些人在西方推广中国书法: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中的丑陋和令人厌恶的元素引入书法,使中国书法变得丑陋和令人厌恶。同时,我们抛弃了中国书法的经典传统,把它变成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实验。这种错位使当代书法变得既不东也不西,不伦不类,但它却在萎缩和衰落。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通过对书法危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今人与古人之间的差距:古代书法“尚雅”:精致典雅,潜心钻研,视书法为具有本体意义的生命存在,强调文化与书法的共存,注重书法为人性之本。如今,书法“流行”:强调书法与文字的分离,反古典与非古典,注重装饰手法,使书法世俗化。更大的问题是,人们仍然认为自己比古人高,嘲笑古人没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嘲笑历史,用西方后现代虚无主义的手段和虚拟的方法嘲弄经典,而把模仿和模仿西方作为先锋创作。追求超大的视觉冲击效果,小题大做,狂躁不安。这无疑与中国书法的精神格格不入。在一个多元化的书法时代,中国书法以其自身的文化身份为主要维度,也应该是古典书法,其次是外来的现代书法或后现代书法。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尊重传统,走进传统,但我们不应该诋毁传统,抛弃传统,让中国书法在新世纪大国崛起中获得文化融合的新视野。古典书法作品的典雅,摩崖石刻的雄伟,展厅中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内敛、温馨、修养的艺术情操,你怎么能欣赏呢?这促使我们思考:东方艺术正在成为人类思想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东方人和西方人应该共同形成人类的二重性,而不是抹杀东方文化的精神,幻想把自己变成“伪西方人”。坚持“经门直入”的自我创新,坚持个性与精神的书法氛围,逐步缩小古代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差距,应该是中国书法家在新世纪努力的一个可行方向。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书法在信息时代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书法不仅与文字有关,也与文化经典有关。同样,书法也有广泛的人类文化空-书法与亭台楼阁、书法与园林、书法与孔庙、书法与道观、书法与佛寺等。书法的广阔性空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千家万户书写书法,儿童书写书法,中年人书写书法,老年人书写书法,学者书写书法...;书法代表文化遗产的精神和实践。书法是生活的净化器,是生活的心电图,是引领人们精神进步的途径。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XI。结语:新时期的书法表达了中国人的体验和审美感受

一个世纪的民族运动转型和中西文化的被迫接触,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严重质疑。这种情况使中国文化身份充满了疑虑。强大的西方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必须认同的中心,这使得20世纪中国的命运几乎与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有关。西方只把中国文化视为一种物质,并根据需要塑造出能够解决西方文化困境的所谓中国文化。即使在西方关注的中国问题上,这些话语也只是西方话语的另一种解读方式,而中国始终是观察的对象。这种西方在历史屈辱中所观察到的“沉默的他者”的身份,使他们意识到在重新定义中国书法文化时,需要审视政治霸权话语、知识殖民、符号崇拜等问题。因为,当你无意识地被外来思想所支配,不要质疑它们的合法性时,你可能只会引入一种非审查和非竞争的话语。一个真正正确的中国观应该是一种新文化,分析西方的核心范畴,并通过这种接受和质疑来生成自我。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经过近20年书法的流行,书法对书法家和经典作品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书法文化转型”中,从重视书法普及到提高书法水平,大学书法教育无疑义不容辞。第四,书法的文化生存环境。书法脱离了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在现代已不可挽回地消失了。在鼠标和键盘的诱惑下,年轻一代很少用毛笔写字。在流行艺术和大众媒体的轰击下,黑白书法艺术正在走向年轻人丰富多彩的影像生活世界中的“文化缺席”。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中国经验是以汉族为核心的经验,是在吸收兄弟民族经验的基础上,以汉族为主体的大国经验。中国经验强调东方、美丽、优雅和高贵。古人想变得美丽。当他们写完书法后,只要他们认为它不漂亮或者别人看不懂,他们就会把它撕掉。包括毕加索和卡夫卡,他们经常撕掉他们认为不好的绘画和文字。日本学者三越在《书法的现代性和意义》中说:“作为一门艺术,书法不仅仅是写文字,它需要了解自己的生活。就理解生活而言,书法是最纯粹、最有内涵的艺术。流畅的书法线条是传达生活节奏的标志。”对我说实话。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那么,书法是如何表达中国体验的呢?从表面上看,它相当神秘,这实际上是汉字的身份书写和审美体验。

首先,书法应该表现中国审美中和的美好体验。看看中国书法史。在敦煌写经文献中,许多文字达不到艺术水平,但有些历史文献可以保存。历代官抄经书都有严格的考试制度,随便写出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应该通过艰苦的实践来征服自己,达到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来表达中国的经验。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其次,中国书法应该向世界传达中国关于中国研究的美好思想,特别是中国在经典和历史领域的经验。文化书法提倡书写经典和历史的子集,特别是经典和历史子集中的中国经验,通过书法将中国文化的美好精神传递给千家万户,甚至国际社会。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第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气魄、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风格和中国人的审美特征。中国青铜器、中国青花瓷、中国水墨画才是真正的中国风格。中国古代绘画中鲜红色和绿色的比例很低。中国文化主要是水墨画,所以中国应该把中国水墨画传播到海外。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第四,当代中国书法家身份的关键在于对其传统文化的改变和改写,以及重建中国书法身份的任务。对世界而言,中国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历史感和与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一种诗歌、书法、钢琴曲、绘画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一种具有“世界”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要在全球化中思考中国,我们必须有中国身份、中国立场和中国文化指纹。没有身份的定位,如果书法是西方化的,中国人不会同意,西方人会在比赛后抛弃你。中国人不需要太在意外国人是否这样说。他们应该有很强的文化自信和书法自信,相信自己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机遇,必须把自己优秀的书法文化提升到国际水平,展示自己的中国身份,从中国的角度与西方平等对话。(王岳川)

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编辑:张洋

标题:书法身份与文化立场的十大关系(三)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82.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