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已经去世十年了。王先生于2003年北京大学书法学院成立后担任顾问。他经常到书法学院来看望师生学习和创作作品,并谆谆教导师生无论遇到多少障碍和攻击,都要坚持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的大方向,把书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维度。现在,我重印这篇文章来表达我对季羡林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2007年,王岳川教授为季羡林先生出版了《季羡林学术论文四种论文集》,并送来了样书
文化书法是古典书法的发展
北京大学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今在书法艺术审美教育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无疑将使北京大学的艺术、科学和艺术得到充分融合,从而推动北京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的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将使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发扬光大。这种书法展览在未来的延续,无疑将为北京大学的科学民主精神增添新的精神魅力和人文活力。
中国是书法的发源地。一般来说,欧美的拼音文字不能成为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穆斯林国家的文字具有绘画的意义,但仍然不能成为书法。弘扬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弘扬书法文化。书法具有实用和艺术功能,但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文化传承和人生修养的功能。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联合国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培养新一代书法博士和研究生,实在令人欣慰。大学书法,尤其是研究生书法,应该在真正继承传统书法文化的基础上,走一条符合人性的清新优美的艺术之路。汉字的线条和结构使书法创作尊重艺术和文化的规律。任何违背这些规律的所谓对新奇事物的追求都违背了大学书法的主旨。
从文化书法的倡导中,我们可以看到学者文化素养和广阔视野的重要性。好的书法给人的精神和身体带来双重好处,使学者身心健康。看着怀素的野草让人快乐,看着邓的的书法让人惊心动魄,看着吴昌硕的漠河的笔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震动!
北京大学应该坚持“文化书法”的方向,这不仅强调书法的典雅与清正,而且要求书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我看来,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在中国书法精神中表达了极其细腻的文化品位,即形式与内容的和谐与完美,应该成为大学书法教育的主流。在此基础上,它具有兼容性和创新性。可以说,大学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更是学者们对汉字的美化和文化。从研究生作品集中充满文化气息的作品,可以看出北京大学书法的文化特色和学术精神。
2001年,季羡林先生向王岳川教授赠书:“极亮极淡”
第二,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
当我在清华学习的时候,一个德国人教德语。在教室里,前面有一块黑板,后面有一块黑板。出于好奇,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当德国人开始上课时,他看着身后的黑板。学生们见到他时为什么不讲课?他说,我不懂汉字。我通过看行来读汉字。你也可以在你的作品中看到一些线条,也就是美丽的线条。在我看来,北京大学过去基本上对提倡美育感兴趣,过去一些当权的人一般都喜欢书法,但没有说书法好不好。提倡美育,有些是和世界一样的。中国书法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日本和韩国都是从中国传下来的。
“五四”时代的汉字改革始于鲁迅,他主张语言改革而不是文字改革。胡适也是一个观点。他们认为汉语落后。那时候,这有点过分,这是可以理解的。当然,日本文字的改革与明治维新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参加了写作改革委员会,即现在的语言和写作工作委员会。自1954年成立以来一直参与。当时,吴先生是导演。
最初,这是书面改革。周恩来总理出席了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这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大的国际会议。周总理在日内瓦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感觉?使用拉丁字母和其他字母在大会上发表演讲的国家可以在第二天很快在报纸上发表。在中国,首先把外语翻译成中文,然后把中文翻译成字母,然后用拉丁数字代替,这些数字被叫回中国,然后根据中国的拉丁数字翻译成中文。汉字影响交流,这是一大罪行。当然,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没有宣传,因为涉及统一战线工作和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外面的中国人反对废除汉字,所以不敢说话,说不要在文化改革委员会公开发言。有一句非常有原则的话:民族形式,科学内容。以吴为团长,老舍、侯、魏、王力等参加会议,研究民族形式。方块字是国家的形式,字母是科学的内容。经过研究,这是行不通的。后来,它被反映了出来。后来,最大的理论基础是计算机被发明,字母被快速输入。后来,出现了争议。我不知道我是否做过。说它是方形字符更快。
我年轻时写过模仿作品。先是刘体,然后是阎。后来,我出国多年。没有画笔或墨水,我就不会用画笔写字。书法属于书法,应用属于应用。作为语言和写作委员会的成员,我不应该表达我的反对意见。当然,词语必须改变,这没问题。从甲骨文到大孝传到梨树,变化正在发生。然而,变革是由政府指定的,而秦始皇指定的变革通常是由普通人发起的。我们现在在简化汉字方面有很多问题。比如前后的“背”,皇后的“背”,云的“云”,说话时的“云”,总是有问题的。第五批简体字已经取消。为什么取消了?如何解决谐音替代?例如,“元”和“圆”都用“元”。“元旦”是元旦,或圆蛋。
这是“左”的表现。写作改革已经通过了人民代表大会,而且不仅仅是改变。第五批简化字被人大取消,同音字被替换。否则,如果现在使用,会造成很大的混乱。
汉字改革委员会总是有两派。每一所学校都是来自销毁而不是销毁汉字。是激进分子想要摧毁汉字。侯、罗、王力和叶都是保守派。这是袁的口号,这是正确的。怎样才能造出传统的汉字,但不能造出来?作为一门艺术,你现在可以不受限制地书写繁体汉字了。启功先生主修书法。在第五批简体字中,不是猪(貘),而是人(就像一个洞)。家下面的貘很容易写,但是藏宝下面的人就不那么容易写了。改变汉字的人也认为应该是人而不是猪。
第三,书法不是绘画。它应该有自己的美
有些人写书法而不是汉字。还是书法吗?绘画不同于书法。也许有人把绘画和书法结合起来,比如写“莲花”这个词,下面看起来像莲藕,上面像荷叶。我不太明白这个。这是为什么?书法就是书法,绘画就是绘画。当然,有各种类型的绘画。
我已经读完了最新一期的《中国书法》。最后一篇是曹宝麟的文章,比较了王羲之的《圣教序》和《兰亭序》。后来,当我看着表格和单词的结构时,我认为一个汉字是一行,另一个是一个结构。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知识》据说也是王羲之收集的。我读了曹宝麟的文章,结构上是王羲之的,但没有别的东西合我的口味。我无法形容王羲之词的美,但感觉很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优雅应该进一步创新和继续创造。《文史知识》是王羲之词的集子,他的眼睛是明亮的。事实上,它是中国文化的长期积累,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产生了共鸣。这种兴趣可能会经历历史演变。书法本身的审美事物是不能失去的,不能抹去的,应该创新的。书法构成了其长期人文艺术的线条之美、结构之美和文化之美
中国书法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东巴,一个少数民族,几天前给了我一副对联。我会用西夏语写作。蒙古人和满族人来自一个系统。我的欣赏能力仍然喜欢王羲之的传统。看着曹宝麟的手表和文字结构,我不能说任何与众不同的话。我喜欢《兰亭序》、颜真卿的《席位之争》、怀素和宋代。我最喜欢黄河流域。在石钟山,一个离江西庐山不远的地方,看到黄河流域的题词真是令人激动!另外,我喜欢清代的邓。恐怕他是清朝的第一人。他写赋。那是十二伏吗?现在它被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最初,清华展出过一次。看完之后,这不是精神上的打击,而是身体上的打击!这部作品最初是由北京大学的邓以蛰教授收集的。他是邓的曾孙。这幅画的字体很大,但我刚才说过《圣教序》和《席位争夺表》都很小。我最怕刘勇和翁同龢,他们没有美感。
弘扬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弘扬我们的书法文化。书法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艺术功能和生活陶冶功能。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我认为书法不仅是技术,也是艺术。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实际写作中留下的一种书写行为,即在白纸上书写黑色文字,它已经成为一种奇妙的艺术和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这位德国人读完中国书法后,坐了很长时间都站不起来,这表明他对中国书法的内在魅力有着心灵感应。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把书法艺术作为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刚才我讲了书法教育,它是当今学生全面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美育、情感教育和深厚的文化教育。
2007年8月,主任赴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题写“文化书法”,要求王主任坚持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的方向
四大书法文化与学者视野
世界各地的文字都可以成为审美艺术——书法艺术,只有汉字。其他国家没有专门的书法艺术,欧美的拼音文字一般都不能成为专门的书法艺术,穆斯林国家的文字虽然有绘画的含义,但仍然不能成为书法。中国书法是唯一能够真正成为高雅艺术的“书法”,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书法确实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书法需要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习写作必须从楷书开始,它是水平的、平坦的和垂直的,并且有证词的规则。一些现代书法家,包括许多日本书法家,不重视楷书和草书的规则。如果你不注意用这种方式写的字,它们就被称为“鬼字”,这是不漂亮的。看到所谓的不漂亮的书法作品,我感到很不舒服。
应该有更多的书法博士学位。北师大有启功先生领导的书法小组,第一师范大学有欧阳钟石先生的博士项目。北京大学成立了一所艺术学院。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一个书法研究所,把北京大学的书法家和研究书法理论的博士生导师联合起来,培养新一代的书法医生。这真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北京大学书法专业书法学院的成立是一件大事。
学者的书法有自己的历史,至少梁启超在清华,沈在北大。文人的书法不仅强调书法的典雅与耿直,还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人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文化,是文人对汉字的美化和文化。
从他们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广阔的视野。好的书法给人的精神和身体带来双重好处,使学者身心健康。文人书法具有文化建设的意义。不仅老学者可以多练习,中年学者和青年学者也应该好好练习书法,这不仅对他们自己有益,也对中国书法有益。在书法艺术中,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勤奋。我希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和青年学生热爱书法。我希望学者们的书法精神能够在中国继续发扬光大,中国的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能够在未来继续发展。(正文/季羡林/王岳川)
责任:张洋
标题:北京大学应坚持“文化书法”的方向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67.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