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熟悉《灌壶》里风趣的刘阿姨,也知道《讨钱》里泼辣的陈太太。你甚至可以在《刘海砍柴》中唱两句幽默大姐,但你可能对黄知之甚少,他已经表演过上百次了。
小歌剧迷变成了歌剧演员
出生于梨园家庭的黄从小就在彩排场上牙牙学语,在舞台上蹒跚学步。剧院承载了她童年所有的快乐。
“锻炼的过程非常痛苦。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练习韧带就像杀猪一样,我每天必须在6点钟起床。尽管如此,唱歌是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也最能体现我的价值。”黄对说道。
长大后,黄进入湖南艺术学校,毕业后,她如愿以偿,成为湖南花鼓戏剧院的一名演员。
为了更好地诠释不同性格的不同角色,黄特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生活,捕捉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并将其运用到相应的角色中。大家都说黄演的是他自己的样子。
自1993年以来,黄经常在农村演出。令她高兴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开始加大对传统戏剧的支持,这为戏剧演员创作出好的戏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现在有很多新戏。大多数年轻人和大学生都愿意去剧院看我们的花鼓戏。我们经常去小学开展校园活动。每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都有了质的飞跃。”在谈到观众的变化时,黄显得特别激动。
经过20多年的洗礼,黄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多次获得田汉表演奖和中青年演员大奖赛金奖。他的戏剧多次获得文化部文化戏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并在中国戏剧节上获得多项荣誉。
"别人练习1小时,我练习5小时."
2000年,黄随家人移民新西兰。随着时间的推移,戏逐渐从黄的生活中消失。没有舞台、灯光、服装和说书人,黄变得不习惯了。她经常哼着曾经熟悉的曲子,回忆起以前的每一场演出,古画歌剧的种子又在她的心中生根发芽。
正是因为这份真挚的爱情,2004年,黄抱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回到长沙,用鲜花和鼓声延续着她的爱。
刚刚回到中国的黄工资很低,所以他不得不拿出以前的积蓄来支付费用。长期以来,黄过着捐钱、唱戏的生活。她说:“在这个行业,你必须是穷人。”
回家后不久,黄娟发现他根本不会唱歌,有些人甚至问,“这是黄娟吗?”演员知道如果他们不练习一天,观众知道如果他们不练习三天,但黄隽隽缺席了四年。“为了恢复声音状态,其他人练习一个小时,我练习五个小时。”
黄珍惜此后的每一场演出。在创作反映精准扶贫的新剧《桃花雾雨》时,女主角黄跟随创作团队体验湘西山区生活,重返剧场。在导演的要求下,她反复思考如何将传统的歌剧节目和歌剧的特点结合起来,来表现现代人物。
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回报,剧本《桃花烟雨》获得了曹禺剧本奖一等奖,该奖入围国家舞台艺术项目,并在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上大放异彩。黄饰演龙,赢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再次荣获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
受到海外华人的高度赞扬
黄认为戏不仅要唱给中国人听,也要给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听。
2015年,在湖南省归侨联合会的组织下,黄作为归侨联合会华侨心脏艺术团的主要成员,赴莫斯科、圣彼得堡进行慰问海外华侨演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随后,黄代表归国华侨联合会赴俄、瑞、加、韩、新、日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并主动联系和组织演出团体赴英、波进行华侨慰劳演出。
“这是2017年在旧金山演出的20多个国内表演团体中最成功、最有效的团队。”2017年,海外华人毫不掩饰对湖南侨联与湖南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的湖南主题活动“家庭中国、纯真中国、魅力”的热爱,让黄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仅是唱戏,每次她为了安慰海外华人而表演时,黄都有多重角色,而主持是她隐藏的杀手。
她与王涵共同主持了湖南卫视的第一部电视剧《春晚》,并举办了数百场晚会。她第一次在莫斯科演出时,克服了俄语翻译中排练时间不足、交流时间短等困难。凭借丰富的演出经验和良好的适应能力,她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赢得了海外华人和当地观众的广泛赞誉。
“在莫斯科,不仅是当地的中国人,还有许多当地居民前来观看,剧院里挤满了3000人。观众不仅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也对湖湘文化感兴趣。”黄回忆道。
接下来,黄将赴博茨瓦纳、赞比亚、肯尼亚进行慰问演出,让更多的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近距离感受湖南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聂·一真·贾迪)
人民日报海外版(06版,2020年2月10日)
编辑:张洋
标题:黄将湖南花鼓戏推向世界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56.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