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浩瀚的宇宙时,闪烁的星星似乎永远嵌在天空中。然而,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光年是距离的单位,来自宇宙深处的光线来自遥远的过去。原来时间空的交叉点正好在两个音高之间。
考古学,也是投球和投球之间的学习,通过用我们自己的手打开时间之门,把我们带回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不同的时刻。5000年前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
放眼世界,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伟大时代。早期文明诞生于世界上几个主要的河流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个河流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那么,5000年前的中国文明在哪里?
从考古角度来说,我们在书写之前称历史为“史前的”。在中国的史前时代,从一万年前开始,不同的地域单元演绎出不同的文化序列,具有不同的特征。考古上称之为“星空”,如辽西的红山文化、江汉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山西南部的陶寺文化、陕西北部的石庙遗址...随着探索源头的步伐,我们逐渐发现一些“星空”文化已经闪现出文明的火花。良渚就是一个特例。
大约5300年前,在长江下游,出现了一种玉器考古文化——良渚文化。虽然玉在它之前被广泛地尊敬,但是在这个时候它在繁荣之前已经达到了空。与过去人们喜爱的装饰玉不同,良渚人的玉不仅是美的需要。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加上岳、黄、毕、冠饰、三叉、牌饰、锥、管等。,构成一个玉礼系统,象征身份、权力或财富。礼玉上常刻有“神徽”的形象,以表达良渚人民的统一信仰。我们在杭州余杭的梵山和瑶山、常州武进的庙码头、江阴的高城码头和上海的福泉山等地发现了极高等级的墓葬。这似乎将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划分为不同的统治中心,呈现出小国众多的局面。然而,历史刚刚给了余杭一个机会。在反山遗址周围,越来越多的良渚文化遗址被发现。这一集中的遗址群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考古工作在这片土地上稳步发展,为良渚文明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今天,在我们的眼前,有八座和紫禁城一样大的良渚古城。它有皇城、内外城、宫殿和陵墓、城墙和护城河、城内水运系统和城外水利系统的三重结构。作为一个资本,它的规格已经足够了。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民族文明的要求。事实上,只要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就会发现,流行的文明标准不应该是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良渚文化玉器反映了青铜器所承载的文明社会的礼仪规范的意义。词汇是记录语言、继承思想和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没有发现文字系统,但玉质礼器上的印记也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揭示了当时一定有某种相当于文字的信息传递方式。因此,良渚古城的发现,使良渚文明的建立成为最终。
如今,良渚考古已经走过了83年。自1936年石先生首次发现良渚黑陶和石器以来,今天我们将其定义为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性文明;自夏鼐先生1959年提出“良渚文化”这一名称以来,学术界逐渐开始了解这一文化的各种个性特征。今天,我们对良渚文明进行了多领域、全方位的考古研究和阐释,良渚的民族形式日益丰富。
在现代史的概念中,我们不知道有“良渚”。我们所说的文明是指自夏商、周、秦、汉、唐以来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的民族文明。但是文明的最初形式是什么?在5000年前的节点上,我们发现良渚文明是一个区域性文明。从这里到其他地区,红山文明可能存在于辽西,石家河文明可能存在于长江中游。仅仅因为考古发现的局限性,我们不确定如何描述这些文明。4300年前,良渚文明逐渐衰落,但文明因素随着良渚玉器有序传承,其影响遍及九州。
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的迁徙和交流从未停止过。不同规模、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区域文明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良渚文明是我们能够确认的中国最早的文明。一千多年后,陶寺、石庙和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变化。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礼仪规范、等级社会模式、城市建筑等文明因素不断被继承和交叉,直至夏商代。从良渚到商周,中华文明从区域文明逐渐走向统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刘斌)
《人民日报》(2019年7月13日,05版)
编辑:张洋
标题:良渚与中国五千年文明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812.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