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有这样一群人,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坚持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只求继承,不求利润。来自中国香港的京剧爱好者、伦敦北京-昆明学院的创始人李惠新坚持了20多年。
与中国文化的精髓有着不解之缘
谈到李惠新与歌剧的联系,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李慧欣把当时刚搬到香港的上海著名美国学校鲍有德作为他的老师,学习了九年。在此期间,她参加了一对一的课程,学会了演唱20多部戏剧。后来,她爱上了老昆曲,并以当时港上海派昆曲演员乐为师,对昆曲的基本功和闺房进行了五年的一对一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末,李慧欣决定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在英国定居。在远离家乡千山的英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你会和你最喜欢的歌剧分手吗?对她来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来英国之前,李慧欣就已经开始打听伦敦的中国歌剧活动,以坚持自己的歌剧爱好。当她第一次到达英国时,她遇到了一群同样热爱京剧的歌剧迷。在她的倡议下,她和伦敦的几个京剧爱好者在伦敦联合成立了北京-昆明研究会。他们不仅组织演出,还教授京剧和昆曲。
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算上这些年的收获,李慧欣印象非常深刻。在英国提倡多元文化政策的背景下,中国歌剧的传播也受到了鼓励。李慧欣说,这些年来,他们的活动多次得到当地政府和英国艺术委员会的支持。在过去的十年里,她的团队去过英国的35个城市,并在许多学校建立了工作室。李慧欣很高兴谈论她过去20年的成就。“像我们这样的小组织,没有固定的财团和财政支持,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非常满意。”
李慧欣在谈到成立学习俱乐部的初衷时说,这是为了留住英国的歌剧人才。有趣的是,许多中国学生在到达英国后第一次接触京剧,并得到了李慧欣和她的朋友们的宣传。在李慧欣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包括英国人和中国人,英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
2014年,由于人才流失等原因,李惠新关闭了位于伦敦的北京昆明学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再推广中国歌剧。直到现在,她仍然致力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推广和教学。
现在,李惠馨对中国歌剧在英国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新的梦想。“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宣传中国戏曲,培养能够传承这种文化的学生。”
让中国的世界品味精彩
李慧欣正在努力向英国年轻人传播戏曲文化。“我最好的学生是一个两米高的英国人。他一句中文也不会说,但他唱得很好。我一字一句地教他。在过去的四年里,他也有过戏剧方面的经验和研究。”
谈到中国歌剧在海外的发展,李慧欣是乐观的。她说,无论是学术支持还是经济支持,甚至是以赞助的形式给你门票,都是对文化传承的支持。“我认为歌剧文化的传播需要一个系统和组织来促进它,它必须是商业性的,否则就无法维持。”。第二,她说:“我希望两国的大学有更多的机会来来去去,比如将中国戏曲纳入选修课和计算学分。这不仅会提高学校的声誉,还会丰富学生的课程。这一定很有趣。事情。"(张子欣)
人民日报海外版(06版,2020年1月20日)
编辑:张洋
标题:李惠新:在英国继承中国戏曲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63.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