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览现场,观众正在欣赏古巴肖像作品。照片由岳重历史图像博物馆提供)

近日,一个名为“移民-刘海外华人文化形象展”的图片展在历史影像博物馆开幕,展示了一幅长长的海外华人历史画卷。本次展览历时两年,全面梳理了中国摄影家刘50年来的影像成就。展出的400多件作品不仅反映了移民的历史,而且还写了一首中国人告别悲伤的散文诗。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冻结历史时刻

走进展厅就像经历了百年中国历史的风雨。

在特别昏暗的氛围中,数百张大型人物照片在柔和的灯光下展示在两侧,观看展览的人在静静地观看。展览从一组挂有中国祖先照片的古巴肖像开始,逐渐引出艺术家刘的移民家庭的故事。在海外华人群体的形象中,刘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身份的探索,并追问“为什么人们要离开家乡”。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关于古巴人的肖像,刘让他们与中国祖先合影,然后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怀旧时刻。丈夫和妻子,祖父母,兄弟,母亲和女儿,父亲和女儿...经历了沧桑,但在统一的主题下血脉相连。

”镜头下的刘的肖像有一种平视的感觉,不太修饰,也不陌生。在理解了我身后的故事和历史之后,我又回到了我的工作中,我仍然有一种第一眼就无法忘记的感觉。”电影节策展人、岳重历史影像博物馆馆长黄立平如是说。

转到二楼,你将进入海外移民的人文故事章节。金山之梦,古巴中国工人和东南亚华人,一组组的视频故事勾勒出生活在北美、南美和东南亚的华人的宏伟、具体和微小的画面。

为了寻找中国人的足迹,刘走访了公社、工会、宗族协会、洪门等社会团体,并拍摄了影剧院、报刊、药店和各种中西文化交融的神龛。在他的镜头下,一切都是关于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中国人的命运和他们扎根的生命力。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刘对海外华人的不断追求是与他的个人经历分不开的。刘,广东人,香港人,年轻时在北美学习和工作。身份和成长环境是他的自然驱动力。

“我想,作为一个广东人,他去了海外,先是去了加拿大,然后去了美国,也经历了这样的离散,包括文化歧视和不理解。刘将这种体验转化为一种移情的理解,并在摄影中呈现了这些人的存在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的郑谷教授为此次视频展览提供了学术支持。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刘不仅是流散史的记录者,也是流散史的一部分。他用快门作为眼睛,用镜头讲述这个鲜为人知的微观中国人的生活史。

反映移民历史

“如果与壮丽的中国现代历史相结合,它们就是海洋中的每一滴水。这些镜头结合起来反映了早期移民及其后代的生存图景。”黄立平是这样解释的。

刘的镜头所定格的对象,大多是清代中后期大移民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工人后裔。他们的故事拼凑出一幅海外华人生活的画面。

19世纪后,北美的淘金热和南美种植园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大批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人出国谋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海外华人研究所副所长陈以平教授说:“但当他们通过考试后,他们发现现实是残酷的。”

在视频展上,一组关于古巴华人墓地“寻骨”的故事反映了19世纪中国移民的海外状况。当刘受命在古巴寻找华侨遗体时,他在古巴华人公墓拍摄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一个小房间里堆满了20世纪50年代后死去的大量中国人的遗骨,房间里混杂着洋娃娃、塑料花和破碎的十字架。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在古巴,无数辛勤工作了一辈子的中国人只能归功于中国的墓地或者是那些年久失修、布满蜘蛛网的遗迹。”这写在图片说明里。

“但中国老一辈人的生活中有一种坚韧。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能创造一个世界。”黄立平说道。在展览中,刘的一组中国洗衣店的照片反映了早期中国人顽强的生存。

中国餐馆和杂货店是早期海外华人移民的主要行业。在刘为拍摄的洗衣画像中,工人们平静地或带着微笑地看着镜头。“洗衣工通常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小时。他们希望省钱。下一步是做小生意,帮助亲戚和老乡,为他们的孩子将来上大学做准备,有些人可能不得不还清赌债。他们正在努力实现他们的目标。有时候,当他们站在熨斗前时,他们就会死去,而且他们还穿着围裙。”这是在图片介绍中说的。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通过这些图片和采访的个人故事,我们可以一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简单的价值观。”黄立平说道。

刘用图像把这些早期的中国人从历史的边缘带走,让一个人们不太了解的群体进入公众的视野,让人们重新面对他们的中国身份和他们对家乡和新中国的贡献黄丽萍这样评价电影节的意义。

回到家乡

“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贫穷和斗争,还有坚韧、乐观,甚至是生机勃勃的文化花朵和当地文化遗产。”黄立平说道。

海外华人也带来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影响。

一张古巴粤剧《花旦》的照片讲述了一段历史:外国花旦何,她的继父方彪,是一个来古巴寻找粤剧梦想的中国人。据报道,方彪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建了古巴四大粤剧团之一的国光粤剧团。何自幼接受专业训练,十几岁时成为剧团的花旦。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在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古巴经济的全盛时期,这个剧团经常去当地的二线和三线城镇巡回演出。根据照片的解释,“对当时庞大的古巴华人社区来说,粤剧是最高的娱乐节目,也是治疗乡愁的灵丹妙药。”

庞大的海外华人群体离开了他们的祖国,但他们在物质、精神、性格、生活习惯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在其他地方建立了自己的中国。

"海外华人团体总是采取各种方式来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陈宇萍说:“例如,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将在春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相关活动,并在庆祝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学校,它不仅让中国文化得以传承,而且走出学校的学生也不断扩大他们继承中国文化的能力;还有1000多家海外华人媒体,不断传递当代中国的声音,增强海外华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你为什么想回到你在另一个国家的家乡?在这个问题上,陈以平说:“海外华人团体总是不得不面对多元文化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它的文化遗产,就很难找到认同感,也就失去了它的“根”。

“这些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寻根’过程,也是认同本土文化的过程。海外华人的亲近和认同促使他们在其他地方重新探索、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并扩大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陈以平说。(杨宁秦宁伟印伟)

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06版,2020年1月20日)

编辑:张洋

标题:400张图片讲述了中国人民百年风雨的故事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59.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