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谱诠释与改编的结合将实现古代钢琴音乐在演奏形式上的现代融合,为古琴音乐带来新的活力。
古琴艺术是民族艺术的瑰宝,如何对古琴音乐进行现代诠释,唤醒钢琴音乐丰富的宝库,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音乐生活?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与现代音乐的记谱法不同,古琴的“减法记谱法”不直接记录音高,只记录清晰的弦位、徽位和指法,因此其节奏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在熟悉钢琴音乐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演奏者需要通过尝试再现原始音乐的原貌来重新创作音乐,从而完成自己对音乐的诠释,这就是所谓的乐谱。也就是说,面对相同的古琴乐谱,不同音乐家演奏的音乐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音乐作为一种“乐谱”音乐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诠释空,这样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可以参与对同一首乐曲的创造性诠释,从而形成了古琴音乐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点。
今天,如何做这种既传统又体现个人创造力的诠释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解决问题和移情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问题解决指的是每首音乐前的文学描述,描述音乐创造的领域。问题解决对音乐家对作品的诠释有方向性的影响,这不仅对音乐家的乐谱非常重要,而且对乐谱风格甚至旋律结构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许多钢琴家在演奏古琴音乐《潇湘云水》时,都是基于解决《五指寨琴谱》中的山水歌词问题。抗日战争期间,我父亲吴景略受到了他内心爱国主义的鼓舞。在他看来,对古歌《潇湘云水》的重构,不仅要体现山水之趣,还要结合屈所在的南宋王朝,强调忧国之思。我父亲第一次为这首歌谱曲,并在上海组织了“今日秦雨社”的演出,以表达他的感受并引起轰动。可以看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辅之以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情境,会使同一首钢琴曲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移情是指在演奏古琴时,善于理解音乐中的标题隐喻,然后用古琴塑造情感符号和审美意象。以《神奇秘笈》的潇湘云水为例,每一段的副标题都隐喻性地创造了音乐氛围和情感意象的可能性:洞庭湖的烟雨和汉江的寒月,让人联想到烟雨和烟雨,从而营造出凉爽的音乐氛围;江汉树清和天广云英给人一种清晰而充满希望的联想;当波浪翻滚,风刮起来,水涌过来时,人们会感到情绪激动,情绪高涨。这些图像可以有机地结合在表演中。秉承这一理念,我和父亲为两代人谱写了100多首传统钢琴曲,丰富了久违的古琴音乐库。
由于古琴乐器演奏的局限性,如缺乏音量、音阶和和声,传统钢琴音乐在现代音乐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如何让历史悠久的传统钢琴音乐更好地为现代所用?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在传统的创造性诠释的基础上增加古琴音乐图书馆的发展。据有关专家统计,20世纪50年代,中国有160多种钢琴曲收藏,600多种不同名称的钢琴曲,其中包括3000多种不同版本的同一首钢琴曲。这3000多首古琴歌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尝试用各种乐器和形式演奏它们,可以更好地与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相联系。
具体来说,在保留古琴的同时,可以添加其他乐器,以伴奏或协奏曲的形式;或者不用古琴,只是用现代乐器演奏古琴音乐和表演。从功能上讲,它可以实现钢琴演奏从个人到群体的转变;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实现钢琴音乐从单音到多音的转变;在方法上,丰富的秦音乐曲库可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应该注意的是,现代的安排可以从各个方面得到丰富,如增加复调和声,但钢琴音乐的原有结构应该保持。如果只以最著名的一首钢琴曲为动机,而其他的都直接采用西方现代音乐形式,这样创作的音乐就不能表现出古琴原有的音色和古代音乐的整体思维结构。
中国古琴记谱法独特的减法记谱法使钢琴音乐的诠释变得开放,可以作为传统音乐库中大量钢琴音乐改编的基础。乐谱诠释与改编的结合将实现古代钢琴音乐在演奏形式上的现代融合,使古代钢琴音乐的宝库融入现代音乐生活,为古琴音乐带来新的活力。这是我对钢琴音乐未来的期待,也是我对60年古琴生涯的感悟和总结。
吴,,1946年生,中国音乐学院教授,第一批民族古琴非遗传传承人。他被中国钢琴俱乐部授予终身成就奖,唱片《潇湘云水》获得第一届中国唱片俱乐部金曲奖,并出版了《吴渔山乐谱》、《神奇的秘密音乐演绎》等乐谱。父子二人和吴完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国古琴曲集《神奇的秘密》的全部工作。(吴)
《人民日报》(2020年4月10日,第20版)
责任:吉爱玲
标题:让古琴音乐向当代“敞开”
地址:http://www.71vw.com/zlxw/724.html
心灵鸡汤: